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

榕樹寫真

↑樹齡600年的榕樹
我們遊寶墨園時,進門就被一株形態蒼勁的榕樹吸引。走到樹下,看到一塊精美的石碑,根據上面的介紹,這棵古樹是大葉榕 (Ficus microcarpa),科屬是桑科榕,已有600年樹齡,那豈非比北京一些皇家園林裡有300年樹齡的柏樹還老一倍?這棵古榕樹應該是寶墨園的「鎮園之寶」。榕樹的種類很多,都是常綠喬木,可高達20至30公尺,而且枝葉茂密,樹冠覆蓋面積很大。榕樹耐高溫,是華南和熱帶地區的原生樹木,為嶺南地區增添不少鬱鬱葱葱的風光特色。

↑石牆上的榕樹
榕樹耐瘠薄、對土壤適應性強,在山岩、石縫中也能生長,生命力極強。在香港雖然沒有數百年樹齡的榕樹,但境內山多平地少,有些榕樹真的就石牆的石縫中成長。例如在灣仔公園入口的一幅護土牆,就生長了一株大榕樹,老樹盤根,縱橫交錯,緊緊地抓著石牆。

↑像八爪魚的榕樹
榕樹的另一特色是有很多氣根從枝條長出,還可以深入泥土,有些生長到像樹幹一般粗大,成為了新的樹幹。我在番禺賓館的門外,就看到有一株有很多樹幹的榕樹,每株樹幹看來粗幼大小相近,彎曲的程度也相近,仿似是樹冠下的一條巨型八爪魚。

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

番禺美食

番禺是魚米之鄉,農產品相當豐富,這次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的番禺之行,自然有機會品嚐不少當地美食,我印象較深的有「巴里麵包雞」、「倫教糕」、「荔枝柴燒鵝」、「水庫大魚」和「綠豆釀蓮藕」。

↑「漢景山莊」的巴里麵包雞看似一個平平無奇的麵包,只是較為大個,但原來內有一隻用荷葉裹著的雞,可想而知麵包和雞是一起焗出來的。上桌前侍應先把麵包剪開,再將雞剪件。麵包新鮮出爐,雞件則肉質嫰滑,還帶有荷葉的香味。我聯想起「叫化雞」,只是如今用麵包代替泥來裹著雞,未知我的猜想對不對。

↑ 在「漢景山莊」和其後的「滋粥樓」都吃了新鮮「蟲蟲」,而且做法相同,都是用涼瓜刨絲來煮。這些蟲是白色,咬落爽口及有鮮味,有一兩粒幼沙,可以照吞。原來那是沙蟲,盛產於湛江海域一帶,亦有人工繁殖,學名方格星蟲,形狀似蚯蚓,經處理後上桌的賣相可以接受,但仍有人不敢舉箸,其實沙蟲被認為滋陰降火,對肺虛咳喘、神經衰弱有療效,是席上名貴菜式。我暫時未有上述症狀,但「打定底」都啱。

↑ 在「滋粥樓」吃到非常美味的甜品「倫教糕」,外表晶瑩雪白,咬落清甜彈牙,一咬鍾情,但又像似曾相識,原來它又叫白糖糕,不過當日吃到的實在太優質,令我一時迷惑了。倫教糕已有數百年歷史,倫教是順德一個鎮,那裡有個梁姓小販利用大米漿經發酵蒸製成糕點,大受歡迎。倫教糕應該味道清甜,如帶有酸味,可能是發酵時間過久,或已經變壞。在此之前,我吃到的白糖糕全都是甜中帶酸的,難道我吃的是…。

↑ 第2天的午餐安排在「漁米之鄉」,入口處最觸目的是一個製作荔枝柴燒鵝的地方,內有正在掛起風乾的鮮鵝、一個像巨型瓦缸的爐和一堆荔枝柴。這是起源於東莞的特色菜,選用荔枝柴做燃料是因為它質地較硬,燃燒的溫度適中,所以烤出的鵝散發出濃香。我們在席上品嚐到的燒鵝,果然有一種獨特的香味,而且肉質緊實,鵝味十足。

↑ 水庫大魚是名符其實的大,魚身長約兩呎有多,由於魚大,可以做到一邊魚是辣的,另一邊是沒有辣味,吃時可將就自己口味。我左右逢源,兩樣都吃,兩樣都好味,至於那是什麼魚,我竟然忘記問清楚。

↑ 番禺有個地區叫「新墾」,那裡的蓮藕又肥大又夠粉,不少酒家用它做出特色菜,我們在「漁米之鄉」吃到是最特别的「綠豆釀蓮藕」,是把煲熟去皮的綠豆釀到蓮藕洞中去,再把蓮藕煲焾和切片,吃起來又粉又香,十分難忘。

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

寶墨園

↑寶墨園正門
↑寶墨園旁邊的包相府

寶墨園位於番禺沙灣鎮紫坭村,在清末民初時興建。原來包拯曾經在端州(即今日肇慶)做官,鄉人有感他的清廉,在清嘉慶年間建造了「包相府」紀念和表揚他,其後在清末民初,還在旁邊興建寶墨園。

↑人面獠牙玉珮(西漢青玉)
↑犀牛:銅器(西漢早期)
↑乾隆御硯(公元1736-1795年)
↑科舉考試中科考試卷(清朝)(公元1644-1911年)
明代書法,作者海瑞(1513-1587),番禺人,曾任戶部主事

現在我們看到的寶墨園,是番禺當局在1995開始重建的,工程很大,共用了10年時間分階段完成,面積擴展至10萬平方米,以仿嶺南古建築為主,還有嶺南古園林藝術、大型浮雕瓷壁畫《清明上河圖》、珠三角水鄉、荷花池、古榕楊柳、水道魚池等,構成優美的園林景緻。文物藏品則在多個展覽館展出,有大量的青銅器、玉器、陶瓷器與名家書畫等。

↑觀魚樂
↑荷花未開
↑一灣溪水綠,兩岸荔枝紅,且待6月

寶墨園的水景十分美麗,由湖和河組成,貫穿全個園址,水中有很多錦鯉暢遊,估計達數十萬條,遊人可購買魚糧餵飼,觀賞魚羣爭相進食,十分有趣。園內還有不少嶺南特有的荔枝樹,有些是種於水道兩岸,一到荔枝成熟時,就可以重現昔日「一灣溪水綠,兩岸荔枝紅」的荔灣風光了。我們5月中到訪寶墨園時,荷花未開,荔枝未紅,但鬱鬱葱葱的夏日嶺南風光,仍然賞心悅目,當時我更未想到6月會重臨,此是後話。

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

番禺區洋毅畜牧場有限公司

5月14日上午,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一行等前往參觀位於番禺南村鎮的「番禺區洋毅畜牧場有限公司」,獲徐九洋總經理接待。

↑雞舍之一
該公司專業養殖雞隻,香港食環署也曾派員巡視。現時雞隻總產量每月達到180,000隻,當中有45,000隻(即25%)是以活雞形式輸港。其餘的75%怎樣處理呢?原來餘下的雞隻,還可以熟雞形式供應香港的燒臘檔,也可以作為冰鮮雞輸港,只是該公司並沒有直接經營這部份的業務。該公司的產品還取得有關認證,供歐盟國家的超市。

↑喜鳳皇芝麻雞圖片
該公司的雞苗和飼料都有供應商負責提供,每兩天運來一批雞苗,每批8,000隻。雞隻的殖養期為105天,成長的雞隻重約3斤2兩。徐經理指出,養殖雞隻除了嚴格遵守畜禽飼養管理制度外,還會選擇優質的雞種和飼料,例如該公司的的「喜鳳皇芝麻雞」是用芝麻輔以穀物飼養,而「五糧雞」的飼料是包括玉米、蕃薯等五穀雜糧,這些雞都被認定為優質產品,市價亦是普通雞的兩倍,但需求也大。我們常說:you are what you eat,養雞和養自己的道理大致相同。

↑徐九洋總經理(右三)
有沒有選購活雞的tips呢?徐經理說可以觀察雞冠和和羽毛,雞冠紅色和羽毛平滑有光澤是上品。食用活雞還有一個好處,就是出口的活雞沒有激素,但冰鮮雞則「有待抽查」,可惜本港每日僅有14,000隻活雞應市,令消費者改購冰鮮雞,主要原因是根據港府與內地的協議,本地雞與內地雞數量須保持五五之比。本地農場交牌後,本地產量大減,結果本地雞與內地雞每日只有分別7,000隻供應。再加上港府剛宣佈擱置中央屠宰計劃,活雞已成奢侈品。

礙於法例,我們沒有進入雞舍參觀,但與徐經理的交流,獲益良多。正如該公司展示的一副對聯,養雞除要認真外,還要用心去做。經多年努力,洋毅畜牧場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國家級養雞標準化的示範企業之一,但在經營上仍要國家的扶助,每年金額達800萬元人民幣,這與港府鼓勵本地農場交牌的做法,有南轅北轍之別,亦反映番港兩地經濟發展模式的差異。

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

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

比無公害菜高檔的是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,但綠色蔬菜不等於有機蔬菜,兩者不能混淆。

↑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」的防偽標籤
資料顯示,中國把綠色蔬菜分為A」和「AA」兩種等級。「A」級對生長環境和農藥及化學肥料的使用有嚴格的限制,安全和品質都高於無公害菜。「AA」級是嚴禁使用任何化肥、農藥,所以十分接近有機蔬菜。中國的「A」和「AA」級這兩個標誌必須由農業部中國農業部的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」認証和授權使用。我在「一田百貨」的超市買到的綠色蔬菜,貼有該中心的防偽標籤,可惜我分不出它是「A」或「AA」級的產品。

有機蔬菜是菜中的「貴族」,除了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、肥料等外,還要要保護生態環境,存護能源、土壤和水源,維持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,所以可稱為「生態蔬菜」。有機蔬菜價格昂貴,所以購買時要落足眼力,以免入錯貨。浸會大學「香港有機資源中心」最新調查發現(《明報》2010年3月20日),市面的3成所謂「有機蔬菜」是沒有認證和標籤,不能確定是否屬實,但有認證的有機蔬菜,卻是來自很多個不同國家地區,花多眼亂,要認識全部認證標誌並不容易,我嘗試找了幾種貨源做些觀察。

↑ 在「一田」買的一包白菜,上面貼有「中國有機產品」及IFOAM「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」標籤。中國環保局設立了「中國有機食品發展中心」(OFDC),自行認證國內的有機產品,並獲得IFOAM認可為全球30個認證機構之一。

↑在「一田」買的一包中國產有機玉米筍,有中國有機產品和東昇有機的標籤,但沒有IFOAM的標籤。

↑本港也有有機蔬菜,同樣在「一田」購得的一份「有機合掌瓜」,產於新界坪輋,包裝上有本港「蔬菜統營處」的logo,但我不清楚這是否一併當作是產品的有機認證。

↑ 在CitySuper有少量來自台灣的有機蔬菜,我買了一份青白菜,包裝上貼有台灣的有機農產品的貼誌。驗證單位是「暐凱國際驗證」(FSI International)。

↑日本的有機產品價錢絕不便宜,一份青瓜售廿多港元,上面貼有「有機JAS」標誌。這是日本「農林水產省」的認證標籤,容易辨識,在官方網頁上清晰可見。

↑美國農業發達,輸港的產品頗多,易於購買。我買的有機生菜,包裝上印有「USDA ORGANIC」標誌,由美國有機認證機構 CCOF(California Certified Organic Farmer)按照美國農業部的標準作出的認證,也是容易辨識,在機構網頁上清晰可見。

有機菜是否比一般蔬菜美味,見仁見智,我一向覺得美國生菜味道很淡,反而今次的有機玉米筍清甜鮮嫩。作為消費者,我覺以上都是有認證的有機產品,當中我認為日本和美國的標籤最統一和清楚,對IFOAM的標籤也具信心。每個國家有本身的認證標籤,就等如有本身的貨幣一樣,很難期望有世界性的標籤。但如果由我經營有機蔬果的商店,我會把不同國家產品的認證標籤在當眼處張貼和介紹,增加消費者的認識和信心,利已利人而已。

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

無公害菜

在「番港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」提到「無公害生產基地」,它的產品有什麼特色呢?資料顯示,原來蔬菜是「階級分明」的,由低至高可分為淨菜、無公害菜、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這4類。

最低檔的「淨菜」雖仍有個乾淨的名字,但其實只是經過清洗、整理和包裝,令外表看來清潔,對種植要求沒有任何限制,所以安全性欠缺保證。相比之下,無公害菜在生產過程中雖仍會用農藥,但對殘留的劑量有所限制,不能超標,所以又稱為「達標菜」。

↑蔬菜放在貼有封條和標籤的發泡膠箱內

↑發泡膠箱上貼著的標籤

一個很「貼身」的問題,如果不肯捱貴買有機蔬菜,我們每天吃的是那個「階級」的菜呢?擔心買進「淨菜」嗎?

我特地跑到街市做些觀察,看見由貨車運到菜檔的蔬菜都是裝在發泡膠箱內,上有封條和標籤,列明企業名稱、地址、備案號、產品名稱、生產日期及批次號。按照香港與內地監管當局的行政安排,蔬菜必須來自註冊菜場及收購加工企業,隨貨要附有相關證明文件以及標籤,以便溯源。蔬菜運經文錦渡邊境管制站時,食環署人員會查驗封條是否完整、蔬菜和有關文件是否與付運蔬菜相符,否則會扣檢該批次的蔬菜,並知會內地當局跟進。不過,食物安全中心仍要抽取蔬菜樣本做農藥殘留測試。2007年至2009年8月期間,抽檢的樣本達到3.3萬個,及格率為99.9%(《明報》2010年6月1日)。這正顯示這些蔬菜生產過程中用了農藥,只是殘留的劑量沒有超標,所以這些菜大概是相當於「無公害菜」,不至於擔心其安全性,但仍不適宜生吃。

在人口多和糧食需求大的今天,無公害的生產方式可能在需求與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。如果仍然不放心殘留的農藥,就要「捱貴菜」,不過購買綠色或有機蔬菜時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項,並不是「買棵菜咁簡單」,有必要另行探討。

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

番禺香港「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」

「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」一行十餘人在5月13下午3時至5時半出席與「番禺藥監局」聯合主講的「番港兩地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」,會場設在番禺區政府主樓的會議室。我做了些記錄,但只是個人興趣,如內容與事實有出入,是出自我的誤解。

↑座談會進行中

番禺區是廣東省重要的產糧區之一,有數以百計的農業生產基地,當中有3個達到國家級、7個達省級,另有44個無公害和一些綠色及有機生產基地、81個果園和297個食品企業。食品經營業(包括超市)有17,000戶,餐飲業有5,600戶。

在監管方面,番禺區設「食品安全委員會」,成員包括「番禺區質量技術管理局」、「番禺區工商分局」及「番禺區衛生局」等,轄下的區內設有「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」,進行日常監督的工作,包括:整頓添加劑、抽驗蔬菜,檢查農藥含量、禁藥等,又致力推行無公害生產(如香港資金的「東昇農業工廠」)。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包括:(1)對企業宣傳教育;(2)提供專業培訓;(3)對生產企業發出流通經營許可証,將食品分成28類,各有審查細則;(4)日常巡查,由1星期至半年不等,視乎該生產企業的評級,並採用扣分制,嚴重者被停產;(5)抽查產品化驗;(6)遇特別事件,會作專項整理和重點巡視,例如早前傳聞的「地溝油」,在番禺區並未發現有使用。

香港的與會者說食環署規定2005年5月起,食肆須最少委任1名「衛生經理」或「衛生督導員」,負責監察店內食物及環境衛生,至今已有18,000人受訓及取得認可資格。另外,由2007年2月起,當局對已獲發ISO 22000證書的持牌食物業處所,實施新修訂的巡查制度,令該等食物業處所可免受違例記分制的規管,一旦違反規例亦只會被罰款,除非發生重大食物事故,否則不會被停牌。

談到香港2010年7月1日起大部分包裝的食品須加有「1+7」的營養標籤(即熱量加7種指定營養素),保障消費者的知情和選擇權,番禺方面亦希望加強食品安全法,又會考慮食品溯源,推行食品流通許可証和電子台帳,以保存食物商的交易紀錄,以便出現食物安全問題時追查食品來源。番禺有代表曾到訪食環署,熟悉香港的情況,他們坦言國內比較倚重政府監管,不像香港還有社會監督(例如消費者委員會)和行業自律(例如業界的組織),這是番禺與香港的差距。
↑會後攝於番禺區政府主樓前

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

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

↑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訪問團合照
↑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的部份建築物

5月13日午膳後,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一行十餘人隨即前往位於番禺南村鎮的「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」。該公司建有多座漂亮的大樓,分隔疏落有緻,空間以草坪和花木點綴,環境優美如渡假渡假村。公司代表領我們到其中一座大樓的會議室,向我們介紹公司的現況。

↑在會議室聽取公司的業務介紹

「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」在1998年成立,首期工程佔地3.5萬平方米,投資2億元人民幣,是「廣州酒家企業集團」屬下的一家大型食品生產企業。產品分常年產品和季節產品,常年產品有急凍點心、急凍菜式、西式麵包糕點等系列;季節產品有中秋月餅、臘味、蓮蓉餡料、端午糭子等類別。公司極其重視食品安全,認定這是要承擔的社會責任,為求達到整體質量,從一開始的原材料選購便嚴格控制,在生產過程中,添加劑的使用更按照嚴格規定,管理好流程和產品化驗。其實公司已在2001年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,目前產品已佔據了一定的國內市場,也有外銷到美加等地,但暫沒有出口到香港。

↑臘味晒房
↑檢查晒好的臘味
↑食品包裝線

之後考察團參觀生產臘味的部份廠房,那是設於另一座大樓的最高層。我們在地下先穿上白色工服,戴好頭罩和套上鞋罩,然後開始行上頂層,由於樓底高,上5層樓有如上8層般難捱。那裡設有約10個「晒房」,上蓋防水透光,盡量利用陽光及監察和調控把室內的溫度和濕度。參觀時正在晒一串串的臘腸,色澤鮮明,隔著玻璃窗觀望,仍然令人垂涎欲滴。晒好的臘味產品,經品質檢定後再包裝出廠。

我們在「利口福」的參觀時間不算長,但對該公司的現代化設施、生產規模和品質管理,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

番禺食品企業交流暨參觀活動

↑番禺蓮花港碼頭

香港地少人多,食品和農產品主要依賴國內供應,食品安全是個共同關心的議題。我在2010年5月13至14日參加「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」(「協會」)組織的「番禺食品企業交流暨參觀活動」,有機會隨同業內人士,了解一下番禺的最新食品資訊。這次活動獲得番禺區僑務和外事辦公室協助安排及款待。

番禺位於珠江口西北岸,距香港只有2小時船程,現時已成為廣州市的一個市轄區,面積786.15平方公里,是香港的77%,人口則有150萬。區內建有多個大型屋苑,包括碧桂園和很多港人居住的祈福新村等。亞運會將於今年稍後在廣州舉行,位於番禺區內的設施包括選手村等正全力趕建。選手村距離蓮花港碼頭只5分鐘車程,內有多座樓高約10層的住宅單位,外型新穎,當地導遊說亞運會後住宅單位將會對外發售,估計每平方公尺售價達萬餘元,即每平方呎千餘港元。

↑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
↑番禺區政府主樓:座談會場地

樓盤屋苑只是番禺的經濟的支柱之一,因為番禺的工業和農業都很發達。工業有機械、製糖、化工、造紙、食品等部門。所以我們第一天即往參觀食品生產企業「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」,又參加「番禺藥監局」與「協會」聯合主講的「番港兩地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」。

↑洋毅畜牧有限公司
↑滋粥樓

第二天再參觀「洋毅畜牧有限公司」,了解當地的養雞業。番禺更是魚米之鄉,農產品相當豐富,我們自然不會放過品嚐的機會,在「漢景山莊」(由番禺區僑務和外事辦公室安排)和其後的「滋粥樓」和「漁米之鄉」都品嚐到番禺的地方特產。

↑寶墨園
工農業之外,番禺區內更有不少名勝古蹟,有豐富的人文資源。較著名的例如有「餘蔭山房」、「林則徐抗英炮台遺址」、「寶墨園」、「留耕堂」等。我們把握機會,參觀了「寶墨園」,裡面展品之多,令人目不暇給。

兩天的行程雖然緊迫,但安排妥善,收穫豐富,所以會另文逐一回顧這些經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