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

無公害菜

在「番港食品安全工作座談會」提到「無公害生產基地」,它的產品有什麼特色呢?資料顯示,原來蔬菜是「階級分明」的,由低至高可分為淨菜、無公害菜、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這4類。

最低檔的「淨菜」雖仍有個乾淨的名字,但其實只是經過清洗、整理和包裝,令外表看來清潔,對種植要求沒有任何限制,所以安全性欠缺保證。相比之下,無公害菜在生產過程中雖仍會用農藥,但對殘留的劑量有所限制,不能超標,所以又稱為「達標菜」。

↑蔬菜放在貼有封條和標籤的發泡膠箱內

↑發泡膠箱上貼著的標籤

一個很「貼身」的問題,如果不肯捱貴買有機蔬菜,我們每天吃的是那個「階級」的菜呢?擔心買進「淨菜」嗎?

我特地跑到街市做些觀察,看見由貨車運到菜檔的蔬菜都是裝在發泡膠箱內,上有封條和標籤,列明企業名稱、地址、備案號、產品名稱、生產日期及批次號。按照香港與內地監管當局的行政安排,蔬菜必須來自註冊菜場及收購加工企業,隨貨要附有相關證明文件以及標籤,以便溯源。蔬菜運經文錦渡邊境管制站時,食環署人員會查驗封條是否完整、蔬菜和有關文件是否與付運蔬菜相符,否則會扣檢該批次的蔬菜,並知會內地當局跟進。不過,食物安全中心仍要抽取蔬菜樣本做農藥殘留測試。2007年至2009年8月期間,抽檢的樣本達到3.3萬個,及格率為99.9%(《明報》2010年6月1日)。這正顯示這些蔬菜生產過程中用了農藥,只是殘留的劑量沒有超標,所以這些菜大概是相當於「無公害菜」,不至於擔心其安全性,但仍不適宜生吃。

在人口多和糧食需求大的今天,無公害的生產方式可能在需求與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。如果仍然不放心殘留的農藥,就要「捱貴菜」,不過購買綠色或有機蔬菜時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項,並不是「買棵菜咁簡單」,有必要另行探討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