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

參觀「大昌行食品加工及物流中心」

為了解商貿及市場拓展的營運實況,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應用學習「國際商貿市場拓展課程」的學生在11月20日到「大昌行食品加工及物流中心」實地參觀,由助理業務發展經理姚先生接待。

「大昌行食品加工及物流中心」位於元朗工業邨,是平房式的貨倉,佔地廣闊,共12萬平方呎,貨車隊川流不息,非常繁忙,停車場擺放了很多等待運送的貨品,包括我們熟悉的「阿華田」、「喜力啤」等。相信貨倉裡儲存的貨品應該更多。

果然,當姚先生帶領我們進入貨倉裡面的貨品眾多,立刻看到很多熟悉的日用品及食品,包括罐裝火腿、罐頭湯、果醬、黍米油、滴露等,共有不下3,000種類,貨架高5層,數目很多,貨品的擺放位置都紀錄在電腦系統內,貨品的存取都是由叉車(鏟車)操作,貨架之間的通道有很多叉車行走,我們參觀之餘,更要「睇車」。由於以上的貨品只須存放在室溫,所以這個倉稱為「常溫倉」。

我們看倉內還有工作間,工作人員正忙於包裝一些貨品。原來物流中心的業務很多元化,包括為客戶提供產品加工包裝及分銷服務。我們看到其中有工作人員把一箱12罐的德國啤酒開箱,把每4罐啤酒包紮好,再放回原來的箱內,另有工作人員正把附送的贈品以膠紙貼在商品上,這都是應客戶要求的加工包裝及分銷服務。姚先生補充說大昌行物流還有為客戶引進國外產品,進行產品報關報檢、申請中文標籤申請等增值服務。

除了恆溫倉,「大昌行食品加工及物流中心」另有冷凍、冷藏和空調倉。我們沒有禦寒衣物,只能進入及停留在冷凍及冷藏倉不超過15分鐘。只穿單薄衣物的我們先經過冷凍倉,看到一箱箱的朱古力。冷凍倉溫度介於攝氏0至4度,用來存放朱古力、奶及奶類製品如芝士及牛油等。很快我們便由冷凍倉通往存放凍肉的冷藏倉,溫度亦下降至攝氏零下18度,寒氣迫人,大家不敢久留,以免變成凍肉。

離開冷凍倉,姚先生繼續講解。原來大昌行物流在中國大陸、香港及澳門三地均設有物流基地,業務早已趨於多元化,並銳意建立一站式供應鏈物流服務。在上游方面,積極拓展食品製造及加工業務;在中游方面,則加強食品分銷業務;而在下游方面,亦持續發展零售網絡。大昌行物流附屬大昌行集團,該集團還有眾多的其他業務,例如汽車代理、汽車服務中心、及電器、音響器材、專業燈光等產品的批發、分銷和零售業務。

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

秋天的寶墨園

小別寶墨園,再到訪已是秋天,但看到的寶墨園,秋意卻未濃,樹木依然蒼翠,玫瑰仍然盛放,游魚成群結隊,爭相搶吃魚糧。

原以為秋天的寶墨園,荷花池會變成殘荷一片,沒想到寶墨園的荷花雖盡,荷塘依然滿蓋荷葉,一片碧綠,如果不是有些結滿子的蓮蓬掩映其間,還誤以為置身於初夏。

寶墨園既然沒有半點秋涼,我們遂想到泛舟消暑。在石舫登上小舟,撐艇的大姐笑意盈盈,載我們穿過聚寶閣下的聚寶橋,環湖一週。置身小舟看「兩岸垂楊畫閣浮」的景色固然美,相信在岸上看「一彎碧水輕舟泛」,亦是賞心悅目。我見岸上有一遊人舉起手機拍攝小舟,立即舉機回敬,拍人者,人亦拍之,彼此彼此。

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

辛亥百年:孫中山先生的容貌

「辛亥百年現代路:方蘇繪畫及木刻」展覽於辛亥革命百周年的2011年9月份同時在中文大學、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展出。展品按辛亥革命的時序排列,從中可以看到孫中山先生容貌的轉變。

《師長》(部分) (2010,木刻):年青時的孫中山曾在香港求學,受業於區鳳墀、王煜初、康德黎等師長。

《大寇》(2010,木刻):「非談革命則無以為歡」的孫中山容貌仍然年輕,與友人陳少白、尢列、楊鶴齡,他們常住香港,相依甚密,合稱四大寇。

《檀島助援》(部分) (2010,木刻):到海外張羅籌措,鼓吹革命的孫中山,容貌開始有點風塵僕僕。

《乾亨行》(2010,木刻):孫中山組織革命黨,於1895年成立香港中興總會,以「乾亨行」為門面招牌,其他人物有楊衢雲、謝纘泰、黃詠商、陳少白、鄭士良、陸皓東。

《一擊而中》(2010,木刻):革命經多次失敗後,至1911年10月在武昌起義,終於一擊而中,推翻清朝。孫中山當時身在美國。

《臨時政府》(部分) (2011,水墨設色紙本):畫中的孫中山上唇蓄了鬍子,當時是1912年,臨時政府於1月1日成立,孫中山任臨時總統。

《逆變》(部分) (2011,水墨設色紙本):孫中山在1912年4月1 日辭任臨時總統,改由袁世凱當政。

《亂局》(部分) (2011,水墨設色紙本):畫中的孫中山面容憂戚。原來袁世凱之後,軍閥割據,「夫失去一滿清之專制,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」,其毒更烈。

《重訪香港》(2011,木刻):1923年2月孫中山重訪香港,在香港大學演講,稱他的革命思想是從香港而來。

《改組》(部分) (2011,水墨設色紙本):1923-4年的孫中山,與宋慶齡、鮑羅庭、廖仲愷、蔣介石等人謀求振興,組織軍校和進行北伐。

《開路人》(2011,水墨設色紙本):孫中山於1925年逝世,畫中70年代的一個示威場面,開路的肖像是孫中山晚年的容貌。

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

參觀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

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參觀於2011年 8月19日參觀「蔬菜統營處」轄下的九龍荔枝角道757號「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」,由高級經理講解蔬菜的批銷情況及日常運作,並帶領協會人員參觀蔬菜批發市場。蔬菜統營處在1946年成立,現時由農產品 (銷售) 條例第227賦予權力運作。初期位於油麻地區,現址的「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」在1965落成使用,面積達13,500平方公尺。

本港每日消耗1,600噸蔬菜,9成由外地入口。每日經由「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」銷售的蔬菜約佔426噸,有416噸是入口,本地菜只佔10噸。面對進口蔬菜的競爭,漁護署鼓勵本地農民採用現代化的耕作方法,種植新品種和優質蔬菜,提高本地作物的競爭力及價值。蔬菜統營處亦相應成立「優質蔬菜部」,建立銷售網絡,將本地生產的優質蔬菜供應給高檔買家如各大酒店、酒樓、超市等。

「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」設有農藥化驗室 (Residual Testing Laboratory),利用氣相析譜儀 (gas chromatography) 等進行蔬菜樣本的農藥殘餘檢定。「優質蔬菜部」亦可按客戶不同的需要,挑選、修剪及包裝,每天將新鮮、安全、優質的蔬菜由冷藏貨車運送給各客戶。

「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」的「優質蔬菜部」更推廣「信譽蔬菜」和「有機蔬菜」給市民。「信譽蔬菜」是漁護署指導農民以安全方法使用農藥的作物,並須接受農藥殘餘檢定;「有機蔬菜」則是天然耕作,沒有化肥或基因改造,由蔬菜統營處資助成立的「香港有機資源中心」認證。現時市面已有181個信譽零售商和25個有機蔬菜分銷零售點,包括超市、港鐵店鋪、健康食品店、街市菜檔等。

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

參觀香港魚類統營處

香港人愛吃海魚,到街市購買也很方便,但原來香港有一個稱為魚類統營處的機構,負責海魚的批銷。香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協會成員在8月19日參觀了在石排灣道102號的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,了解魚類統營處的運作情況。根據香港法例第29章海魚(統營)條例,所有鮮海魚(活海魚及轉口魚貨除外)必須在魚統處轄下的魚類批發市場卸在陸上及批發出售。香港的魚類統營處是財政獨立的非牟利機構,分別在香港仔、筲箕灣、觀塘、長沙灣、青山、大埔及西貢共經營7個魚類批發市場,為漁民、批發商及買家提供統銷服務。

在香港仔魚市場參觀時,除了有負責人員講解魚市場的運作情況外,還獲得他們帶領實地參觀。香港仔魚市場面積雖然大,但非常繁忙,經常人車(汽車及手推車)爭路,加上地面濕滑,參觀時要格外留神。

魚類統營處提供多種的服務,其中之一是冰鮮海魚批銷服務,按照法例,如果成交方式是透過拍賣或議價,魚類統營處會向賣方抽取成交總額的7%,但這方式現時已較少採用,更普遍的是每15斤海魚抽取5元,我們看到很多白色的發泡膠箱,每箱盛15斤魚,只要點算泡膠箱的數目,便可計算應收的佣金。

香港人更愛吃的是活魚,魚類統營處設有活海鮮批銷設施,出租給供批發商使用,活海鮮成交時則不再抽取佣金。我們看到很多海鮮批銷商,利用很多水箱,裡面有生猛海鮮待售。

海鮮要養在潔淨的海水,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有潔淨海水銷售,這些海水通常是取自南丫島東南部的水域,參觀時我們看到前來買海水的貨車,情況有如在油站入油。

魚統處更有供應優質魚類的服務,做法是從外地入口各種魚類予批發商及買家,同時亦會為酒樓、超級市場及老人院等機構供應優質魚類。魚統處更與漁護署合作推廣本地優質養魚場計劃,品種包括烏頭、石蚌及寶石魚等,還有從澳洲引入的優質淡水魚類。

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內亦有幾家漁產品加工中心,有工人把一些雜魚劏好,魚肉其後可造成例如魚丸等製品。

總括而言,此行確令我們對魚類批發加深了認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