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

馬曉暉與二胡人生

(馬曉暉的談話, 旁為William Boyd[右]及余昭科[左])

3月25日參觀上海嘉定區江橋鎮文化中心,我心目中的「重頭戲」是馬曉暉小姐為我們演奏二胡。馬老師是國家一級二胡演奏家,以才華和氣質見稱。她在演奏前談到對音樂文化的觀感和抱負,很有啟發性。以下描述如有甩漏,是我的普通話作怪。

馬曉暉留意到現今世界各國都強調經濟和科技的發展,她擔心文化人文精神是否跟得上經濟發展的步伐。作為二胡演奏家,她認為音樂可以淨化我們的靈魂,生命應該是美麗的,但也是短暫的,所以我們應該熱愛生命,活在當下。當然,沒有一個文化是完美的,不過會有各自的優點,而音樂是跨文化的,可以作為文化交流的橋樑,使不同的文化可互補長短。本著這個信念,她突破傳統,身體力行,到外國演出和到各大學講學,用兩根弦的二胡,與小提琴、吉他、色士風、風笛等西方樂器「相融」,把二胡介紹給外國。這樂器到了馬曉暉手裡,竟成為開啟各地文化和心靈交流的鑰匙。

同台交流的William Boyd 是愛爾蘭裔的美國人,熱愛中國文化,會說流利的普通話和唱昆曲。他留意到很多中國民間音樂,例如〈梅花三弄〉等,和愛爾蘭一些音樂頗有相像的地方。他還以愛爾蘭木笛與馬老師的二胡合奏一曲〈那嬰孩是誰〉,旋律是英國民謠〈綠袖子〉(Greensleevs)。他們正嘗試更多類似的crossover,現階段讓我們聽到的仍是「草稿」。

「壓軸戲」是馬老師獨奏的〈草原賽馬〉,我不懂得怎樣形容演奏技巧,但聽得很入神,彷彿感覺到馬匹時而奔騰疾走、時而嘶叫的場面,好像置身於北方的大草原。時間關係,我們知道不能encore,但又捨不得離開,幸而馬老師準備了她的兩套作品,並為我們在CD封套上簽名留念,〈草原賽馬〉赫然在內,於是大團圓結局!
(拿著簽了名的CD與馬老師合照,自然笑逐顏開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